文明互鉴视角下的大语言模型创新: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技术逻辑与河南担当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大语言模型创新: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技术逻辑与河南担当五金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日益频繁。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其传播与影响力的提升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地位提升至关重要。大语言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格局,为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老的甲骨文到闻名遐迩的龙门石窟,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河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宝库。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进程中,河南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理应承担起重要的历史使命。
深入研究文明互鉴视角下大语言模型创新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技术逻辑,以及河南在这一过程中的担当,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还能为河南实现文化强省战略、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1月20日发布的DeepSeek - R1,在复杂任务的处理上展现出引人瞩目的推理能力。在数学问题求解、复杂代码编写以及自然语言推理等领域,其性能可与OpenAIo1正式版媲美。例如,在数学竞赛题目的解答测试中,DeepSeek - R1能够快速且准确地给出解题思路和答案,其准确率和解题速度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而于去年12月底发布的DeepSeek - V3,更是在训练成本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整个训练过程仅使用2048块英伟达H800 GPU,花费约557.6万美元,这一成本不到其他顶尖模型训练成本的十分之一,然而其性能却与备受瞩目的GPT - 4o相近。这种低成本、高性能的特性,使得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门槛大幅降低,为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大语言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可能。
DeepSeek在架构和技术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在架构方面,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该架构通过将不同的专家模块进行组合,有效降低了计算资源的消耗,同时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模型中专家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在处理多领域知识时,MoE架构能够根据任务需求,智能地调配不同的专家模块,提高模型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在技术上,引入多头潜注意力(MLA)机制,显著提升了模型对语义的捕捉能力。MLA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更精准地把握语义内涵。以文本翻译任务为例,MLA技术使得DeepSeek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语义,生成更符合目标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译文。
此外,通过CoT(Chain of Thought)标注数据驱动模型学会类人推理行为,使模型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逐步推理,提高了推理的逻辑性和可靠性。同时,采用FP8混合精度技术,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成本,提升了训练和推理效率。
2月7日,龙芯中科官宣搭载龙芯3号CPU的设备成功启动运行DeepSeek - R1 7B模型,这一成果标志着大语言模型在国产芯片适配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实现本地化部署后,不仅提高了模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还为我国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意味着我国在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上不再完全依赖国外芯片技术,能够更好地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技术优化和应用拓展。
DeepSeek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语言模型以往高不可攀的形象,使得推理应用更加平民化和普及化。在过去,开发高性能的AI模型往往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购买昂贵的算力设备和收集海量的数据,这使得许多小型科研机构和企业望而却步。
而DeepSeek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低成本的训练模式,打破了这一技术壁垒。现在,小型团队甚至个人开发者,在相对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也能够基于DeepSeek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创新。例如,一些专注于文化创意的小型工作室,可以利用DeepSeek开发智能写作助手,辅助创作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故事、诗歌等作品,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存储领域,DeepSeek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降低了存储成本。由于DeepSeek对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对大规模存储设备的依赖,从而降低了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促使存储芯片制造商积极探索新的存储架构和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配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运行需求,存储芯片制造商开始研发适配内存计算架构的芯片,这种架构能够减少数据搬运过程中的能耗,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同时,DeepSeek的应用也拓展了存储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如在模型训练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推理过程中的中间数据存储等方面,都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推动了存储产业的创新发展。
DeepSeek以其出色的性能表现、低成本训练模式和开源特性,为AI行业发展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的AI发展模式往往侧重于追求算力规模的扩张,通过不断增加硬件设备来提升模型性能。
而DeepSeek的成功表明,算力基础设施与算法的协同优化同样重要。通过创新的架构设计和技术应用,即使在相对有限的算力条件下也能够实现高性能的模型训练和应用。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促使AI研究机构和企业更加注重算法创新和技术优化,推动了AI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DeepSeek的开源特性也促进了全球AI开发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和创新。
大语言模型为中华文化内容创作与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经典故事、传统艺术形式等文化资源。大语言模型能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创作。
例如,对于文言文经典,大语言模型可以将其准确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文本,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经典的魅力。同时,大语言模型还能够融合中外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国际吸引力的新作品。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例,大语言模型可以结合现代科幻元素创作出全新的科幻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形象与现代科技概念相融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能够实现中华文化内容的精准传播。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文化偏好、语言习惯、兴趣爱好等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大语言模型可以精准地把握受众需求,为其推送符合个人兴趣的中华文化内容。
例如,对于喜欢中国传统武术的海外受众,大语言模型可以推送关于太极拳、少林武术等相关的教学视频、历史故事、文化解读等内容。同时,借助智能聊天机器人等应用,大语言模型能够与海外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受众在了解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获得及时解答,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和效果。
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华文化话语体系是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重要任务。大语言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结合历史经验和现代语境,对中华文明中的抽象概念、文化符号进行深入阐释,将其转化为易于国际社会理解的符号意象。
例如,对于“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概念,大语言模型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国际受众解释其内涵和价值。同时,大语言模型还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传播策略,提高中华文化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影响力。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汉字文化起源于河南,甲骨文的发现让我们得以窥探古老中华文明的奥秘,汉字的演变历程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历史。姓氏文化方面,中国许多姓氏的起源都与河南密切相关,河南是众多姓氏的祖根地,这种深厚的根亲文化吸引着全球华人寻根问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武术文化中,河南的少林武术和太极拳闻名世界。少林武术以其刚健有力、博大精深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武术的阳刚之美;太极拳则以其行云流水、以柔克刚的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此外,河南的古典文学、戏曲、民俗等文化形式也丰富多彩。从《诗经》中的河南诗篇到唐诗宋词中的河南元素,从豫剧的独特唱腔到丰富多样的民俗节庆活动,河南的文化资源为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坚实的基础。
河南应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品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一品牌的提出,为河南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文化符号与河南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强化汉字文化的传播,举办国际汉字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全球汉字文化爱好者参与,展示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在品牌打造过程中,注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线路、文化创意产品等。例如,推出以龙门石窟为主题的文化体验之旅,让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精美的石窟艺术,还能通过数字化展示、专家讲解等方式,深入了解石窟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新技术创新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方式。在短视频时代,河南应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制作并发布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短视频内容。例如,通过短视频展示河南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如汴绣、钧瓷制作等,让海外受众直观地感受河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结合大语言模型技术,开发智能文化导游系统。游客在参观河南的历史文化景点时,通过手机应用即可获得个性化的导游服务,大语言模型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提供详细的景点介绍、历史背景解读、文化故事讲述等内容。同时,利用数字化展览技术,将河南的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全球观众都能在线欣赏到河南的珍贵文物,提升河南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大语言模型的创新为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DeepSeek大模型的一系列突破和应用,彰显了其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大语言模型等先进技术,河南能够在打造文化传播品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大语言模型技术研发与文化传播应用的协同创新,不断探索河南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中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河南力量。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实践,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繁荣发展。
(作者:张柏林,河南省社科联学术传播中心副研究员、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传播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